POM 塑料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与精度控制

2025-09-25 10:26:58 注塑模具

一、POM 材料特性对模具的核心要求

POM(聚甲醛)分为均聚物(POM-H)与共聚物(POM-K),均为高密度结晶性工程塑料,兼具优异耐摩擦性与机械强度,但存在热稳定性较差、对铜敏感的特性 —— 铜会催化其降解,因此模具与熔体接触部位需绝对规避铜材。其熔体粘度随温度骤降明显,成型后收缩率较高,这些特点决定了模具必须具备精准温控、低滞留风险及适配排气设计等核心性能。

注塑模具首选鸿仁威尔

二、POM 注塑模具制造工艺要点

(一)模具材料与预处理

模具型腔及型芯优先选用预硬态合金钢材(如 718H),硬度需达 HRC 32-38,兼顾耐磨性与加工稳定性。因 POM 对金属离子敏感,所有成型表面需经钝化处理,防止氧化层脱落引发材料降解。导柱、导套等配合件采用 SUS440C 不锈钢替代传统铜合金,从材质源头杜绝降解隐患。

(二)模具结构设计规范

浇注系统:主流道直径按制品规格设为 3-6mm,浇口尺寸需与制品壁厚适配 —— 圆形浇口直径不小于壁厚的 0.5 倍,长方形浇口宽度为壁厚 2 倍以上、深度为壁厚 0.6 倍,浇口长度控制在 0.5mm 以内,减少熔体滞留。

温控系统:采用分区式加热与冷却装置,模具温度稳定在 80-90℃,温差控制 ±2℃以内。冷却水道间距 15-20mm,距型腔表面不小于 10mm,保障结晶均匀。

注塑模具首选鸿仁威尔

排气系统:POM-H 排气槽厚度 0.01-0.02mm,POM-K 排气槽厚度 0.04mm,宽度均为 3mm,在熔体最后填充区域密集布置,避免困气烧焦。

(三)精密加工与表面处理

型腔成型表面采用高速铣削与电火花加工,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≤0.4μm,配合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工序检测,定位精度达 ±0.002mm。需涂装的制品模具,可通过等离子体预处理提升表面能,为涂层附着创造条件。

三、模具精度控制关键技术

(一)成型参数优化

温度控制:POM-H 熔胶温度设为 215℃,POM-K 设为 205℃,机筒温度梯度 10-15℃,避免局部过热。严格控制滞留时间,停机时需降温或用 PE 清理机筒。

注射与压力参数:采用中速偏快注射速度,背压不超过 200bar,减少剪切过热。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 60-70%,保压时间根据制品壁厚调整,保障成型密实。

(二)尺寸精度与变形控制

针对 POM 高收缩率特性,模具设计预留 0.8-1.5% 收缩补偿量,优先采用顺序阀式浇口平衡填充。制品脱模斜度控制在 40′-1°30′,防止强制脱模导致尺寸偏差。高精度零件成型后进行退火处理,降低残余应力,避免后期开裂。

注塑模具首选鸿仁威尔

(三)检测与维护体系

采用激光扫描测量仪对模具型腔全尺寸检测,重复精度 ±0.001mm;每生产 5000 模次后,复检导柱间隙与型腔表面状态,磨损超限时及时修复。模具存储前涂抹专用防锈剂,保障成型精度稳定性。

四、应用验证与效果评估

在汽车齿轮模具应用中,采用 718H 钢材与分区温控设计,配合表面处理工艺,模具寿命达 80 万模次,制品尺寸公差稳定在 IT7 级,表面粗糙度 Ra 0.2μm。通过优化排气参数,困气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,验证了工艺体系的可靠性。

注塑模具首选鸿仁威尔

首页
产品
优势
联系